- 节度使
- (节度使, 節度使)
官名。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, 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, 旋改称都督, 惟朔方仍称总管, 边州别置经略使, 有屯田州置营田使。 永徽后, 都督带"使持节: 者称节度使, 代皇帝理军政, 但非正式官名, 另有按察使、 巡察使、 黜陟使等监察地方官吏及民政。 景云二年(711), 以贺拔延嗣为梁州都督、 河西节度使, 开始以节度使为正式官名。 开元年间, 朔方、 陇右、 河东、 河西等镇亦陆续置节度使。 每以数州为一镇, 节度使即统此数州, 兼任所驻在州刺史, 并多兼按察使、 安抚使、 支度使、 营田使等, 总揽军、 民、 财权, 逐渐形成强大地方势力。 安史乱后, 内地亦陆续设置节度使, 朝廷直辖区日益缩小, 河北与其他部分地区节度使不服朝廷之命, 互相勾结, 传位于子或部下, 强迫朝廷承认, 形成藩镇割据。 五代时, 节度使设置更多, 连年攻伐, 废置不常。 宋初收回兵权后, 节度使不赴任, 无职掌, 只用为宗室、 外戚、 将相荣衔。 辽、 金沿唐制, 仍置节度使, 元废。
* * *(節度使, 节度使) 官名。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, 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, 旋改稱都督, 惟朔方仍稱總管, 邊州別置經略使, 有屯田州置營田使。 永徽後, 都督帶"使持節: 者稱節度使, 代皇帝理軍政, 但非正式官名, 另有按察使、 巡察使、 黜陟使等監察地方官吏及民政。 景雲二年(711), 以賀拔延嗣為梁州都督、 河西節度使, 開始以節度使為正式官名。 開元年間, 朔方、 隴右、 河東、 河西等鎮亦陸續置節度使。 每以數州為一鎮, 節度使即統此數州, 兼任所駐在州刺史, 並多兼按察使、 安撫使、 支度使、 營田使等, 總攬軍、 民、 財權, 逐漸形成強大地方勢力。 安史亂後, 內地亦陸續設置節度使, 朝廷直轄區日益縮小, 河北與其他部分地區節度使不服朝廷之命, 互相勾結, 傳位於子或部下, 強迫朝廷承認, 形成藩鎮割據。 五代時, 節度使設置更多, 連年攻伐, 廢置不常。 宋初收回兵權後, 節度使不赴任, 無職掌, 只用為宗室、 外戚、 將相榮銜。 遼、 金沿唐制, 仍置節度使, 元廢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